无聊人x的小记

【观影记录】- 你是那只小猪妖,会欢呼孙大圣的到来吗?

中国奇谭-《小妖怪的夏天》,主角是一只小猪妖,讲的却是孙大圣的故事;令人猜疑不定的双重结局,恰恰是本作的文眼。

好动画也需要解读,就像好吃的饺子也需要沾醋。事先声明,本文是作者为了下饺子自行调配的醋,醋的味道,和包饺子的逻辑没有必然联系。

《小妖怪的夏天》讲了一只打工仔小猪妖的故事,它的山大王老板们为了吃唐僧肉去设置陷阱,给这些打工仔小妖们设下了一个又一个难以完成的目标;在被工头熊妖狼妖连番折磨的过程中,小猪妖却听人说唐僧一行都是盖世英雄,它的内心从打工仔的身份中游离出来;在唐僧一行即将来到陷阱处的时候,他竟鬼使神差地想上去警告,在狼妖追杀中冒着生命危险冲向取经人。

不料远处孙悟空却高高跳起,一棒把小猪妖打倒,从他身体上轻轻越过,回应师傅说 ”管他说什么,妖怪一帮子打死便可“

看到这里,画面变黑,主创名单出现,动画似乎已经走到了结局。妖怪的陷阱对取经一行根本造成不了威胁,都不用孙悟空亲自出手,妖怪们已经被八戒铲除了。小猪妖付出生命代价送出的警告,竟然成了一个让人泪水在眼眶打转的 ”笑话“。

可是接下来镜头一转,小猪妖坐了起来,原来孙悟空听到了他的呼喊,也看到了追杀他的狼妖,把他打晕只是为了稳住妖怪们好将他们一网打尽。不仅如此,孙大圣还给了一脸懵逼的小猪妖三根保命毫毛,说 ”以后用得着“。这便是第二个结局。

于是评论区出现了两种说法,一种是 ”审核说“, 认为第一个结局才是真结局,但是过于黑暗,考虑难以过审,或者作为 “成人童话” 将悲剧刻画成喜剧, 才会有第二个结局。另一种观点,则更希望拥抱第二个结局,因为它令人感动,给人以希望。

真是太有趣了,一部 20分钟长短的动画,居然演绎出了《少年派奇幻漂流》一般的 “测不准效应”,观众自身的偏好决定了所相信的结局是哪一个;仅仅作为《中国奇谭》的第一个短片,就露出了神作的气息!

但在我看来,本片的第二个结局就是真结局,没有留白的空间。理由很简单,因为叙事结构非常严谨清晰,所反映出来的创作逻辑是骗不了人的。动画讲述的就是一个在生产关系中被异化的劳动者(明线),从自发斗争走向自觉斗争(暗线)的故事。

我们先看动画里的 “倒数第四天”,妖怪大王为了吃唐僧肉打造陷阱,手下熊教头要小妖们准备一千支秃箭。造箭的过程中,小猪妖发现秃箭射不远,灵机一动拔了雕兄身上的羽毛,做了几百支射得又远又准的羽箭。

可在它洋洋得意介绍自己的发明之后,熊教头却愤怒地折断了所有的箭,因为猪妖没有按照熊教头给出的技术方案去完成 KPI,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。

这一段故事,我们需要提出两个问题: 1. 为什么小猪妖能发明羽箭,而熊教头却不会? 2. 为什么羽箭明明更厉害,熊教头却要掰断它们要求重做?

观众如何回答第一个问题,取决于自己的价值观与经验。而我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者,答案简单明了:技术创新的根源是劳动实践。所以羽箭的创新者是掌握实践的小猪妖,而不是每天打牌画饼、发号施令的熊教头。恰如历史进步是艰苦奋斗的劳动人民创造的,而不是养尊处优的帝王将相创造的。

那么,一心想吃唐僧肉的妖怪大王和工头们,为何要阻碍小猪妖带来的生产力进步呢?原因也很简单,动画中 “浪浪山” 的这个妖怪组织,是一个大王吃肉、将军喝汤、教头打牌、小妖干活的阶级社会。要维系这个生产关系的正常运转,干活的小妖们就不能有自己的主观意志。

因为当小猪妖 “们” 今天有了提升生产力的 “创新” 意志,明天会不会有分一口唐僧肉的 “创新” 意志?后天会不会有结伴偷懒,要求喝到一口唐僧肉汤才砍柴的 “创新” 意志?最后会不会有给金箍棒当炮灰时,带头逃跑、甚至调转枪头的 “创新” 意志?

在被熊教头掰箭 “教育” 后,小猪妖丧失了身为劳动者的主体性,这是它第一次感受到 “异化”。 按同样的逻辑来看,在 “倒数第三天”的故事里,为了刷净煮锅里的油脂,长了一身鬃毛的小猪妖被熊教头当成了 “钢丝球”,刷秃了全身。

这是它第二次感受到 “异化”;它不仅丧失了身为 “劳动者” 的主体性,也丧失了身为一名 “妖精” 的主体性,沦为了工具。

到了 “倒数第二天”,当小猪妖再次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,意识到 “我们原来是妖怪” 之后,和它的好友雕兄一起通过吓唬和偷窃人类的柴火,凑齐了一千斤,完成了一个 ”不可能任务“。

可它用作恶也没换到期待的嘉奖,好友雕兄却因为偷看了陷阱,被狼妖抓走生死未卜;而它们好不容易积累的一千斤柴,却因为大王临时改变主意要吃烤唐僧肉,而被狼妖付之一炬。

这时, 在失去身为 ”劳动者“ 与身为 ”妖精“ 的主体性之后,小猪妖连被异化为 ”工具“ 的价值也被否定,就像那堆干柴,统治者脑中绽现的一个火花也可将之化作灰烬。

小猪妖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,可他作为山村小妖,无法用思考来理解这种变化,只是一直处于越来越深的蒙蔽状态。

于是故事来到了 ”倒数第一天“,小猪妖奉命去市集买完了烤唐僧肉所需要的盐、花椒和孜然后,偷偷回了一趟家,看望他的母亲和兄弟姐妹们。

就像每一个去大城市打工,回家报喜不报忧的打工仔;和每一个小山村里望子成龙的打工仔妈妈一样,小猪妖和他妈妈之间发生了一场对话。对话里不经意间,把妖怪大王统治浪浪山最重要的法宝请了出来:

这个法宝就是 ”成功学“。没打过工的妈妈希望孩子 ”出妖头地“,而打过工的孩子不敢让妈妈担心失望。正因如此,妖怪大王稳坐浪浪山上的宝座,一身盔甲被擦拭得金光锃亮,这就是 ”成功学“ 法宝的无上魔力。

只不过连身为工具的价值都难以自保的小猪妖,身体里免疫应激出现的抗体已经让他对 ”成功学“ 不那么感冒了:

”无趣“ 就对了。”无趣“ 是一名缺乏理论基础的打工仔,对于 ”异化“ 处境质朴而又精准的形容。这是一名失去主体性而陷入懵逼的打工仔,从懵逼走向 ”自发“ 的第一步。

于是,明线故事 ”在阶级生产关系中被异化的劳动者“ 讲述完毕,动画回归到了暗线:”从自发斗争走向自觉斗争“。 小猪妖在执行捕捉唐僧的一系列 KPI 任务中,也得知了取经人的相关信息。在它偷窃农家柴火时,听人说起了唐僧一行是盖世英雄。随后又在买烤料的途中,从说书人口中听说了取经人一行的英勇形象:

观众们都注意到了,小猪妖听说书人的介绍时,对唐僧三个徒弟的想象都是人类,随后才得知他们其实原来都是妖怪。那么问题来了,动画为什么要设计这一段,小猪妖把三个徒弟想象成了人呢?

这就是为了引出一个非常关键的论点:妖怪也能成为捉妖的英雄

我们设想一下这个逻辑,身为一名未成精的小猪妖,它想要摆脱自己被异化的打工仔身份,最大的障碍是什么? 1. 母亲对他 ”出妖头地“ 的成功学殷殷期盼? 2. 大小王、熊教头、狼将军都法力高强,比他厉害?

第一个障碍,在小猪妖被异化的过程中,已经破解了,所以他接下来才会对母亲说出 ”无趣“ 二字,坦诚想要离开浪浪山。而第二个障碍,恰恰是可以依靠取经人来降妖而被打破的,在故事框架里也不成为障碍。

所以真正的障碍在于,小猪妖本身,就是这个浪浪山妖怪体系中的一分子。它是有原罪的,原罪不仅仅是打劫樵夫只为看脚底板,更关键的原罪在于它既被这个生产关系所剥削,又依附于这个生产关系而生存。

正如现实中某些人几十年如一日所宣传的,当你三十岁之前喜欢孙大圣,是热血;三十岁之后喜欢孙大圣,是 ”无脑“。因为孙大圣来的那天不仅要降妖伏魔,他还要根除这个滋生妖魔的体系;而依附于体系的 ”你“,就是金箍棒下第一个炮灰。

即便在 ”你“ 的理想主义中,取经人炫目犹如太阳,可这猛烈的阳光可是能灼烧妖怪的; ”你“ 不知道自己其实是飞向太阳的伊卡洛斯,手持的不过是蜡质翅膀:

这个逻辑,身处现实世界的观众们已经从小被教育到大,听过了不知多少遍。主流舆论天天讲,月月讲,年年讲;《复仇者联盟》里讲过,《雷神4》里再讲;《蝙蝠侠》里讲过,《小丑》里再讲。

因此小猪妖没有意识到的 ”第一个结局“,观众们绝大多数都意识到了!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观众对 ”审核改结局说“ 深信不疑的原因。

然而说书人却告诉小猪妖,作为千年不遇的法师,唐僧手底下法力高强的捉妖徒弟,竟然本身就是妖怪!原来,妖怪也可以做英雄吗?

出身妖怪也能成为捉妖英雄,说明什么呢?

说明取经人想要除掉的,并不是妖怪本身,而是山大王们组织出来用于作恶的这套秩序。

正是这套大王吃肉、工头喝汤、小妖们一天之内必须砍一千斤柴不然喂鱼的生产关系,才造就了一切妖怪和一切人的战争,才逼迫着砍不动柴的小妖们去打劫樵夫脚底板,犯下原罪;不是吗?

所以小猪妖一定不会被孙大圣打死,如果动画的叙事逻辑真的和观众脑海中的幻听一样,”因颠覆体系而受害的首先是体系本身的受害者“,那么创作者完全不必加入一段 ”小猪妖以为孙悟空是人,孙悟空竟然本是妖怪“ 的桥段。

因此当小猪妖从懵逼走向 ”无趣“, 从 “无趣”,走向不顾生命危险奔向取经人的 “自发冲动”,背后的逻辑并不是小猪妖想做追逐太阳的伊卡洛斯,他想做的是自己也能成为太阳,成为像孙悟空那样妖怪出身,却能摆脱 “浪浪山” 体系的一名英雄:

小猪妖保护的不是取经人,因为取经人实力强大,不需要他的保护。 - 小猪妖保护的是自己的主体性,而这种主体性没有任何神仙皇帝能替他拯救。

所以片尾的第二结局,从创作逻辑来看绝不是硬塞,而是叙事铺垫的水到渠成。小猪妖喊出 “小心陷阱” 之时,他已经通过 “自发斗争” 拯救了自己的内心;再把这个拯救一棒敲碎,整个暗线叙事结构也随之崩塌了。

但我前面不是说,暗线是从 “自发斗争” 走向 “自觉斗争” 吗? “自觉”又在哪里呢?

这就必须得说第二个结局里令人惊艳的地方,孙大圣并非仅仅是饶过了小猪妖一命,还送给了他三根毫毛:

三根毫毛是观音送给孙悟空降妖伏魔的助力,代表了一种力量。而同样的力量,被孙大圣又赠送给了小猪妖。故事格局一下子打开了,原来取经人的队伍并非仅仅是 “他们曾经来过” 的游侠,他们还是 “播种机” 吗?

试问:有了三根毫毛的小猪妖,他的故事难道就此结束了吗?

当我们问出这个问题时,大家就会意识到,创作者在这一幕前非常巧妙地添加的职员表,其实并不仅是与片头相呼应的片尾,也可以是另一个故事的片头!

小猪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呢!

再换个角度来看,取经路上的 “小猪妖”,只有这一只吗?当他们相遇到一起时,小猪妖忆苦思甜讲起了这段往事,这种 “回忆” 的视角,是不是更能让人理解每一节的小标题为什么是时间上的 “倒序” 了呢?

看到这里我们就明白,之所以《中国奇谭》第一集就如此令人惊艳,因为它把一个电影级别的完整逻辑框架,剪裁塞入了一个二十分钟的动画里。

最后,再讨论动画中的一个 “房间里的大象”,这就是 “陷阱”。观众和小猪妖一直听说有一个厉害的陷阱,连唐僧也能抓住。但是这个 “陷阱” 却始终没有出现。

熟悉影视作品叙事的朋友们应该想到了,当一个事物时刻被提起,但从没被呈现时,我们其实一直在看着它,只是没被意识到罢了。

真正的 “陷阱” ,就是这个浪浪山的妖怪社会: - 真正泥足深陷的,就是这只小猪妖。 - “陷阱” 令猎物痛苦,让猎物慢性死亡,恰如双眼失去高光的小猪妖日益走向绝望般的麻木; - “陷阱” 出口高不可攀,恰是由武力高强的熊教头、狼将军层层铸就的; - 而令猪妖落入阱底的,正是如引力一般的成功学教诲,和家人的期盼。

想要爬出陷阱唯一可借力的抓手,却是那根很可能连自己一同敲碎的如意金箍棒。如果我们自己正是这只在浪浪山陷阱里苟延残喘的小猪妖,当那根金箍棒伸到面前时,你会欢呼孙大圣的到来吗?

评论